全部

无棣县宗王村:小村里的武术盛会

来源:滨州日报/滨州网

作者:

2022-02-07 09:07:02

延续了百余年的小村传统武术,在一代代传人的坚守下传承下来。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正月初一,无棣县水湾镇宗王村锣鼓喧天,欢声笑语,村民簇拥着武术队走街串巷,火火腾腾的武术展演在村里展开。

宗王武术馆教练赵子辉介绍,宗王村有着百余年的习武传统,市级非遗项目宗王庄八极六合拳兴于明盛于清,清乾隆年间“武术之乡”就已形成。在当地,有着“宗王庄,不用问,头趟架子二趟棍”之说。

备好锣鼓带好器械,一年一度的武术展演马上开场。

武术队员们在准备演练器械。目前,宗王武术团刀枪棍棒拳门类齐全,目前还能有72个套路。

铿锵锣鼓,擂出激情和斗志。

正月初一,游走在村里的宗王村武术队。

春节期间,是村里“习武庆典”的时节。正月初一是武术公演日,村里人吃完饺子拜完年,聚在一起,列队串村,在曾经的拳坊旧址、老宗师故居处,开场表演;正月初五是武术竞赛日,习武的人们会展示技艺,比试功夫;正月十五是武术颁奖日,总结一年来的所教所学,对来年课程做出规划,对成绩优异者进行鼓励,选拔优秀学员外出参赛。目前,宗王武术团刀枪棍棒拳门类齐全,目前还能有72个套路。

摆大旗,开场子,开场和结束都有的程式。

老拳友们都要参与进来,演练一番。

田雨的七门枪演练。

资料记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宗师李玉峰大胆改革,将村中常年练习的八极拳、六合枪揉为一体,根据八极拳、六合枪的技术原理反复演练、推敲,脱枪为拳,独成一派,创立宗王庄八极六合一门。二代宗师赵振山、李福连结合擒拿、摔跤等技艺,将72门劈枪术贯穿始终,使八级六合拳内容丰富,独树一帜。三代宗师赵玉普精通宗王庄八极六合拳及擒拿功夫,曾在江西、安徽、天津和滨州等多处授拳,省内德州、东营一带有武术高手前来切磋学习,也被邀请去各地教授武术。一代代传人崇德尚艺,为推广和发展八极六合拳做出了突出贡献,使八极六合拳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各地。

一对少年在农家门前对打。

“小姐姐”的一招一式,吸引着妹妹们的目光。

岳信涵在表演老八极。

谁说女子不如男,腾挪闪转身手也不凡。

王陆凡的刀术引得满堂喝彩。

5岁的李弘毅在演练八极六合拳。

后生们的“开山棒”引来老武师们的品头论足。

在滨州学院上学的岳智鑫也在假期参与这习武盛会。

在太原工作的李文华在这展演活动上,演练了在外学到的八卦拳和形意拳。

1980年,宗王庄武术委员会成立;2014年宗王庄成立宗王庄武术协会;2017年宗王庄八极六合拳研究会成立;2017年—2018年,八极六合拳传人赵子辉、张勇在水湾镇和无棣县城开办龙威武馆,传授八极六合拳,并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莱芜国际传统武术比赛,夺得三个一等奖;2018年7月,无棣县八极六合拳研究会成立,在参加海峡两岸第六届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交流大赛,取得七个一等奖的好成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女孩加入到武术训练队伍中。

农家屋里,一群孩子在训练。

练功的孩子。

正在练功的田志源。

教练赵子辉在介绍宗王村八极六合拳研究会成员。

拳坊里,正在练功的孩子。

参加当日展演活动的武术队部分师生合影。

习武,成了宗王村人的习惯。宗王拳,也随着进一步提升与发展,再享盛誉。

赵子辉介绍,这几年政府重视、社会也重视,练拳习武的人逐渐多起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遗项目进校园等活动,让传统武术进一步传承有了动力。一代一代习武之人,也秉承宗训,言传身教,以公益的心态献技献艺、提供场地、参演参赛,让享誉盛名的“宗王武术”红火起来。

[责任编辑:杨凡、张焕焕]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