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向现代化富强滨州奋进

来源:滨州网

作者:

2021-01-19 14:45:01

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定不移向现代化富强滨州奋进

——滨州以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编者按:建设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国家赋予我省的重大战略任务。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年全面成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效。即日起,本报与滨州市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办公室联合推出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巡礼专题,以期进一步展示富强滨州全面起势、整体成势的变化,动员全市上下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向现代化富强滨州奋进。

三年来,滨州人吹响新旧动能转换号角,“六问”深思谋篇,“八策”路径布局,“七富七强”绘就逐梦征程。未来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挑战更多、成果更大,全市上下将聚焦“十强”产业转型所求,开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源动力。

构筑支撑未来发展源动力,塑成“双型”城市新格局

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是要依靠技术进步和创新。从全球经济史来看,每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新旧动能的根本转换,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跃升,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

立足富强滨州创新发展所需,聚焦“十强”产业转型所求,我市开启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双型”城市建设,打造“五院十校N基地”,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贯通,构筑起支撑未来发展的源动力、主引擎。

抓住科技创新,便抓住了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目前,滨州“五院十校N基地”科创体系的“拼图”完美合成,科创“图谱”精彩呈现,“智城”科创时代全面开启。

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

我市构建了“产学研金服用”科创体系,建成渤海先进技术研究院,突出技术交易、检验检测、数据应用、设备共享、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一期工程入驻133家机构。加快建设魏桥国科研究院,推动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深度合作。筹建黄海科学技术研究院和黄海科技产业园,推进化工领域向高新材料、绿色环保、安全生产转型。

产教融合是一种创新形态,能够突破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藩篱,可以有效集聚各方创新要素,有效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效。

我市促进校企深度合作,探索形成了“院系+研发中心+产业园”的“魏桥模式”、“N1N”产教融合的“京博模式”、“研发+中试+转化+职教”的“黄海模式”。实施“引企入教”改革,坚持“双元育人”、改革“双师教学”,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市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运用市场化手段配置资源,激活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

2020年我市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9家,成功创建省级创业创新示范综合体,综合评价列全省第4位。2020年1-11月份,“四新”投资同比增长53.8%,占比提高16.9个百分点,增速和占比提高均列全省第2位。

聚焦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搭起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产业“结构偏重、能耗偏煤、布局偏散、链条偏短”等问题是滨州推进新旧动能转换过程面临的主要矛盾。

我市坚持实业强市、产业兴市,聚焦全产业链改造提升,以“企业布局园区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品品牌高端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传统产业基业长青。高端铝、精细化工、家纺纺织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营收突破万亿元,不断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2019年10月,省委书记刘家义到滨州专题调研,提出加快铝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山东铝业”品牌。滨州铝业以科技为翼、实业作基、逐梦前行,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魏桥创业院士研究院成立仪式。

科技为翼,携手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信信托打造魏桥国科科技园,实现科学家、实业家、金融家“握指成拳”,缔造“技术创新+产业转化+金融支持”的全产业链创新模式;先后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省级15个,发明专利179项,中高端铝产品就地转化率从2017年的20%提高到目前的46%。实业强基,集聚规模以上企业166家,产品涉及7大板块、100多个品种,主营业务收入从2016年的2700亿元增加到3700亿元,能耗同比下降20%以上。梦想起航,设立100亿元的世界铝业发展基金,建起中国(滨州)铝业云、“中国铝谷”两大平台,每年召开世界高端铝业峰会,力争用3-5年的努力,从价值链上再造一个新魏桥。

滨州高端铝产业的华丽转身,正是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从“规模最大”迈向“价值最优”的缩影,也是滨州逐梦富强的优势所在。高端化工迈向高精,7家省级化工园区,3家“中国化工500强”企业,166家规模以上企业,建起了绿色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用最先进工艺产出了占全国31%、20%、20%的环氧丙烷、针状焦、煅后石油焦,2020年预计实现业务收入1850亿元。生态纺织走向高端,围绕智能、绿色、品牌、国际化方向,缔造世界级纺织产业集群先行区,2020年预计实现业务收入1856亿元。粮食食品绽放华彩,国内唯一产值千亿级粮城,全市粮食加工转化量1641万吨,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0亿元,约占全省的1/3、全国的1/25。畜牧水产成就海陆之鲜,120万头、230万头和10亿只肉牛、生猪、肉禽屠宰加工能力,直供G20峰会、上合峰会的高品质;8个国家食品地理标志,11万吨对虾、19.8万吨贝类年产量、全国70%以上卤虫卵加工量,形成了“虾贝虫”渔业模式。2017年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突破8000亿元,2019年突破10000亿大关,2020年将达到12000亿级别。

加速新兴产业聚合裂变,构建实业智城新格局

现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聚合裂变,支撑滨州“未来之城”建设,实业“智城”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智造”未来。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智能化”为导向,布局14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轻量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风电及高端能源装备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3大支柱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通用航空装备产业、石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三大特色产业,最大限度地实现产业聚集,链条互补,资源共享。2020年企业已达百家,预计主营业务收入178亿元。

“新动”未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开辟出“新蓝海”,逐步形成了鲁北、海容、京阳为核心的新能源电池产业链,打造滨州轻质高强新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高地。

“互联”未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发展,预计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亿元,在全国率先建立“云超市”服务模式、全省首家工业大数据服务中心,京东黄河三角洲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产业基地落户,集聚形成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基地。

“健康”未来。愉悦家纺跨界创新,投资35.4亿元建设愉悦医养联合体项目,向大健康产业转型迈进。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健康制造业和多业态融合的健康服务业加速融合,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医养健康企业53家,主营业务收入较2017年提高了3倍。

“擎创”未来。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已成为滨州经济的新引擎。建设一城两院八校,产教融合新格局逐步形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黄河文化体验、孙子文化游学、南山中河北海等旅游项目,打响黄河文化和孙子文化品牌;组织第七届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跨境电商,建设国际电商城;打造“港铁河海一体化”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现代金融和会展经济、总部经济、科创中心。

聚焦全领域改革, 激发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山东“走在前列、全面开创”,滨州人当仁不让,牢固树立“全领域流程革命、全生态改革创新”的理念,锚定“体制机制创新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出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滨州模式”。2020年10月25日,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成功举办。

10月25日上午,新时代体制机制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暨“滨州实践”高层研讨会在滨州开幕。

心中有答案,脚下有行动。在改革攻坚中,滨州秉承有解思维、辩证思维、市场思维、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落实导向,改革创新让发展的底气越来越足、发展的质量越来越优、发展的韧性越来越强。围绕“7+3”改革攻坚任务,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难点、堵点,形成了典型引路、分类突破、梯次推进、协调创新的“1+10+N”改革体系,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就是《滨州市改革创新三年行动计划》。“10”就是“三重工作”重点攻坚的10项重要事项。“N”就是全市年内实施的专项改革任务。在高端铝产业转型、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营商环境、产教融合、“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科创体系、投融资模式创新计划、“3511”工程、人才引育留用“三进工程”、“双型”城市建设、基层安心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西王集团“司法和解+战投引进”、基层治理“全科大网格”、“e家大救助”、“三专”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富强滨州”集聚了澎湃动力。

改革成为滨州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催生发展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追求、工作模式的深刻变革。滨州将持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新旧动能转换增添澎湃动力。

拉开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大框架,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2020年12月30日,建设中的滨州黄河大桥。

基础设施薄弱一直是滨州的短板。抢抓历史机遇,滨州谋划储备、推进建设了一批应建未建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项目等,拉开了滨州高质量发展的大框架。在基础设施领域,滨州黄河大桥、滨州乐安黄河大桥同时开建,京沪高铁二通道、济滨高铁、滨德高铁开工在即,秦滨高速、沾临高速、济高高速邹平段、G228滨州段等正在有序推进,“六高七铁九高速”纵横畅通。滨州港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开放,大高机场开通运输业务,滨州国家主干道高铁枢纽城市和环渤海中心城市战略地位奠定凸显。5G网络基础、区域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新基建加速建设,主城区和重点应用场景实现5G信号连续覆盖。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领域,启动了鲁北传染病防治中心建设,实施了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了总长22公里的9条城区道路以及182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43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一批学前教育和基础教育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极大弥补了我市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短板。

智者智城,志在滨州。滨州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打造产教融合型、实业创新型城市为主抓手,推动政府、企业、社会聚焦实业、矢志创新,持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坚定不移向现代化富强滨州奋进。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政协第十一届滨州市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召开

1月18日下午,政协第十一届滨州市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主席会议召开。市政协主席张兆宏主持会议并讲话。[详细]
滨州日报/滨州网 2021-01-18

滨州市将开展“生命通道”综合治理

1月16日,市消防安全委员会全体成员单位(扩大)会议召开。[详细]
滨州日报/滨州网 2021-01-18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