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德智相融铸就教育品牌、创客教育彰显学校特色——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创客教育特色课程介绍

来源:齐鲁网

作者:通讯员 吕军

2020-04-23 11:27:04

齐鲁网滨州4月23日讯 滨城区第八中学自建校以来始终坚持“围绕一个核心构建学校,依托六个基地经营学校,落实三个体系管理学校,紧扣五个目标发展学校”的“一六三六”办学思路。“一”即“办德智相融教育”核心办学理念(“德”即道德教育,“智”即九大智能); “六”即 “红色教育实践基地”“阳光健身实践基地”“创客教育实践基地”“文学传媒实践基地”“生态艺术实践基地”“生命科学实践基地”六个课程实践基地;“三”即“三三九德智课程体系”“三维六模块生态德育体系”和“三四十二校园安全体系”三个体系;“六”即“把学校建成魅力八中、文明八中、勤奋八中、学术八中、幸福八中和健康八中”六个办学目标。

为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确立了“办德智相融教育”的核心办学理念,注重以学校课程建设为载体,构建了具有学校特色的“三三九”德智课程体系,开发建设了多种特色校本课程。其中,创课教育就是该课程体系中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于一体的启智类课程。

一、实践基地为创客教育课程搭建平台

在各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围绕办学目标,在全国率先创建了以创客教育为主的科普创新实践基地。该基地也是滨城区青少年创客教育基地。基地总占地面积为1200平方米,投资额为400余万元,是一个集“体验、实践、教学”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目前在国内中小学校中处于领先水平。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和滨州市委常委、市总工会主席魏克田为实践基地揭牌,中国科学院教授顾岚,农业部农民日报副总编辑吕明宜,农业部全国绿色基地办公室主任李振国等领导和嘉宾参加了揭牌仪式。

基地共设12个教学与实践功能区域和长廊文化区。教学与实践功能区分别为宇宙探秘、生命起源、智慧之光、机器人天地、自然密码、物也有理、光影世界、电磁无形、梦想之旅、我爱发明+PK空间、创客之家(一)、创客之家(二);长廊文化区,以航空、航天、航海、陆路交通为主线,辅以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最前沿科技,层层深入,以点带面,形成全方位、全覆盖、多层次、多角度的科技展示区。

实践基地设计的内容,易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参与,为广大学生的科技梦想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为培养优秀科技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三级开设使创客教育课程梯度培养人才

为使创客教育做到既能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又能注重学生个体,挖掘其潜能,八中将创客教育课程化管理,在开设课程时实行了三级开设模式。

一是建设创客教育基础型课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属于必修性质,旨在“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科技创新意识和兴趣”。课程每周一节,全员参与。

二是建设创客教育拓展型课程,课程面向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属于选修性质,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课程将“机器人、3D打印、小小发明家”等作为教学主题,在每周活动课时间,以社团活动作为开展形式。旨在“全面提升有相关爱好的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是建设创客教育探究型课程,课程面向具有相关特长的学生的潜能发展。学校在全校范围内选拔在科技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学生,组建探究型团队,由专职资深教师予以指导,旨在培养“小小科学家”“小小发明家”。

在创客教育基础型课程实施中,我校深入推进“三维五环节”德智课堂,课堂紧紧围绕“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智慧点拨”“信息技术支撑”三个维度,结合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形式,在课程学习中科学巧妙地运用故事导入,来激发孩子的创新思维,把孩子带入探索、发现、想象和创新发明的情景中,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去质疑并动手解决问题。如同学们在学习自然密码一课时,通过自主学习和亲身体验,深刻认识了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多种力量,声音的力量可以托起小球、风的力量可以吹起皮球,以及龙卷风的形成过程等;在学习3D打印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明白了3D打印的过程和原理,并成功设计出简单的3D作品进行打印。认知和实践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学校还充分发挥“创客教育实践基地的“教学、体验、实践”功能,使课程更好地得以落实,将创客教育相关理论和实践落到实处。

三、德智共长使创客教育课程独具魅力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在全校师生和领导的共同努力下,搭建创客教育实践基地,设立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编写了《第八中学创客教育课程纲要》,给有特殊兴趣与能力的孩子设立创客社团,包含机器人比赛、创意搭建与编程、3D打印、四翼机航模四个社团。以满足学校学生个性化教学需求为目标,将“教育 + 艺术 + 科技 + 未来”的创新教育理念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多重目标。

(一)在创客教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有机渗透德育内容,使德育教育更加有血有肉

无论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现代的蛟龙潜海、鹰击长空等陆海空科研成果,还是扬我国威的图片展览、著名科学家的成果介绍,无不使学生在接受科学熏陶的同时,爱国热情油然而生。

(二)通过创客教育的实施,我校教师对创客教学有了更深理解,教学理论认知和教学实施能力有了全面提高

创客教育课程究竟给孩子们传递什么,是开展创客教育教学必须明确的一个重要问题。一些教育专家认为,创客教育课程就是让中小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有一个基本了解,以便为未来更加深入地学习相关知识打下基础。对于这一论断,我们通过开展教学有了更深的感受:实施中小学创客教育课程,掌握智能技术并不是教学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才是这一教育的实质。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实施高效教学,我们将创客课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科技普及”,着重培养孩子们的意识、观念,让他们了解人工智能,并且积极参与进来,感受智能生活与智能科技。第二层是“智能启蒙”,给学生一个思路,让其知道人工智能意味着什么,如果将来想在人工智能方面进行深造,可以选择哪些方向。第三层是“梦想激发”, 给有特殊兴趣与能力的孩子相应的帮助,给孩子更多发现自己发展方向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成就儿童时期萌生的梦想。

(三)创客教育课程使学生们德智共长,提升了学校“德智相融教育”的内涵

基地教学中,每一项科普知识的传播、每一个实验项目的操作、每一台机器人的组装、每一次3D打印作品的完成,都有效促进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对学生而言,课程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情怀,锻练了他们动手操作、敢于创新的能力,孩子们养成了不畏难、敢想敢做的作风,并且更加善于思考,想象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另外,学生之间的分享与合作,还让他们养成了积极表述、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对教师而言,课程促使他们时刻保持求知心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智能科技课不同于传统教学科目,需要教师具备多方面的综合能力。任课教师不仅需要跨学科的知识储备,还需要更加全面的教学能力,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教学内容的架构、教学组织的驾驭,再到教学策略的运用,每一个老师都必须独当一面。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选定息技术和专业的教师来承担创客教育课程教学,但教学中还是出现了许多未知困难。不过,这些困难也成为他们学习的源泉和探究的动力。通过开展教学,老师们加强了彼此的合作与互助意识,普遍提高了教研探究能力,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教学思路也变得越来越开阔。

每一次灵感的激发,每一点成长进步,都离不开师生的紧密合作、都离不开生生互助的深化,都是智慧与心灵碰撞的结晶,都是教育本真规律的再现。活动中师生教学相长,其乐融融,一次次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使创新实践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课程开展至今,在师生共同成长的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其中,学校的“仁德无敌”机器人代表队,在全国、全省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在全国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滨州赛区)分获积木赛和移动机器人赛一等奖,WER积木赛和移动机器人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学校也收获了来自家长、社会的肯定,滨州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小学创客教育途径与方法研究》顺利结题。学生们还将在这门课程中养成的良好方法、学到的丰富知识、培养的创新能力迁移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当中,起到了举一反三的目的。

“厚德载物”“博学多识”,以“厚德博学”为校训的滨城区第八中学,规范办学,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发展以“创客教育”“校园传媒”等为特色的“三三九”德智课程体系,深受家长、社会的认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校将在“德智相融教育”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明天!

附件1:课堂及学生作品

1

2

附件2:课题结题证书及师生获奖证书

3

附件3:《创客天地》发表作品

7

6

通讯员  吕军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滨州市第一中学高三学子平安复学

[详细]
滨州市第一中学 2020-04-15

沾化区1300余名高三学生返校复课

[详细]
滨州日报/滨州网 2020-04-15

博兴县3所高中2704名毕业生顺利返校

[详细]
滨州日报/滨州网 2020-04-15
抓紧、抓细、抓落实,全力备战疫情防控顺利复学双打赢

抓紧、抓细、抓落实,全力备战疫情防控顺利复学双打赢

东风一池碧,蜂蝶闹春红。为进一步夯实教育教学工作、提升全员疫情防控能力,4月2日下午,滨城区清怡小学教工大会在学术报告厅召开,徐金青...[详细]
齐鲁网 2020-04-03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