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发掘阐扬“全面小康”的伦理学意蕴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

2017-03-23 10:27:03

作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全面小康”不仅得到中国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动员力,而且在国际学术界、舆论场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这不仅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的国家战略,而且因为它深深植根于中华伦理文化,彰显了中华伦理文化的鲜明特色和突出优势。充分发掘和阐扬“全面小康”的伦理学意蕴,不但有利于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且有利于建构与时俱进的中华伦理文化。

“小康”作为中国话语,从一开始就不只是关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概念,而是同时具有文明形态与文明发展阶段意义的理念。以今天的眼光来看,中国传统“小康”理念的魅力在“康”,而其局限性是“小”。“全面小康”吸收了传统“小康”理念的合理内涵,又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克服了其局限性。

“小康”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后来被孔子描述为仅次于“大同”的理想社会模式。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在孔子看来,“大同”与“小康”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倡导“天下为公”,而后者则表现为“天下为家”。“大同”因何而“大”?因“天下为公”而“大”。“小康”因何而“小”?因“天下为家”而“小”;“小康”因何而“康”?因“礼义以为纪”即确立伦理道德规范而“康”。在中国话语中,“康”既是指身体上无病,又是指生活上无忧,所谓“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因此,“小康”既是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通向更高文明形态的道路。从“天下为家”的“小康”出发,可以渐次通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之境。可见,全面把握传统“小康”概念,需要抓住三个关键词:一是“家”。家是“小康”的社会基础和逻辑起点;小康社会因“天下为家”及“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显其文化境界之“小”。二是“康”。小康社会秉持“礼义以为纪”,因确立伦理道德规范而实现“康”。三是“大同”。小康社会以“小家”为发展动力,又以“礼义”而超越其“小”、实现其“康”,是由“家”之“小”通往“天下”之“大同”的康庄大道。

作为现代话语的“小康”与作为传统话语的“小康”具有一脉相承的延续性。虽然在现代语境中,“小康”不以所谓“天下为家”为标志,但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起点的改革开放到当下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家”确实是当代中国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充分释放以“家”为单位的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现代语境中的“小康”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提出的发展目标,在所有制基础和价值取向上都凸显了一个“公”字,这与传统语境中的“小康”将通向“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具有相通性。然而需要明确,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语境中,与“小康”对应的概念是“现代化”。“现代化”是“小康”的前景,当代中国发展的目标是由“小康”走向“现代化”。正是在现代化的语境中,现代的“小康”概念超越了传统的“小康”概念。进一步来看,现代意义上的“小康”,其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其终极目标是共产主义,这与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时代的传统“小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小康”概念的升级版,“全面小康”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度建构、文明形态等诸多层面对传统“小康”概念进行了科学扬弃。

(作者:樊和平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详细]
求是 2017-04-17

“一带一路”建设彰显中国担当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契合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重大倡议和构想。“一带一路”倡议...[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7

新自由主义破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自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新自由主义一直深得某些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青睐。然而,拉美“中等收入陷阱”、亚洲金融风暴、欧洲债务危机、美国...[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4-14

兴党强党必须勇于自我革命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4-14

深刻把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丰富内涵和构建路径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倡议,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4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中国古代战略文化的几个核心话语

中华文化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战略文化。这一战略文化力斥强权与霸道,以重道尚义为价值取向,提出“慎战”与“重战”交互为...[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3

五年规划为决胜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具有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能力,这种能力反映了我国特有的集中力量办...[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3
马克思主义“怎么用”

马克思主义“怎么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终要落实到怎么用上来。“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把坚持马克...[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4-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守住三条底线

坚持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具有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群众关注度高的特点。2017年中...[详细]
红旗文稿 2017-04-13

把握战略主动的四大内涵和四大制高点

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3

做好“加减乘除”实现供需结构再平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当务之急是加快转型升级。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实体经济优化结构...[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4-01

如何坚持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如何更好地维...[详细]
经济日报 2017-03-3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步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3-3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