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看待中国经济需有全局观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颜色

2018-11-07 09:41:11

原标题:看待中国经济需有全局观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前三季度GDP增长6.7%,其中三季度增长6.5%,低于上半年6.8%的增速,与去年同期比也有所下滑。投资增速下滑,工业和消费增长也有所放缓,外贸形势也并不乐观。面对如此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对中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的质疑和担忧又开始出现,一些人担心中国将跌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那么,我们应当如何理解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增长趋势呢?

回顾历史,1979年至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接近10%,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出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从1978年世界第十跃升至2010年世界第二。我国经济能够维持30多年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等传统要素投入推动的结果。但是,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产品多在中低端水平上参与竞争,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不高,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偏高。此外,伴随着粗放型增长带来的资源能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必将要求更加优质的增长模式驱动下一阶段经济发展。

根据发展经济学理论和国际经验,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GDP低于2000美元,经济增长依靠要素驱动,主要依赖低成本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是较为粗放的增长。人均GDP从2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后,经济就进入第二阶段,经济增长依靠效率驱动,主要依赖生产要素的质量和配置效率提高。这一阶段经济增长需要市场机制比较充分地发挥作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充分调动人力资本投资积极性。这一阶段将持续到人均GDP突破9000美元。当人均GDP进一步增长至17000美元后,就到达了依靠创新驱动的第三阶段,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达到这一阶段,此后经济增长要依靠全方位创新,同时要建立相应制度和组织来实现新的增长。

经历三十多年高速经济增长,我国经济正进入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支撑过去快速发展的传统人口红利和资源红利消失,要素驱动面临诸多瓶颈约束,以往以要素驱动、投资驱动为主的发展道路难以为继、亟须改变。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效率驱动,经济主要增长动力也开始转换,创新正逐步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在新常态下,能否通过有效扩大内需,抑制发展速度下降;能否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质量效益;能否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释放制度红利——这些将决定我国经济发展前景。

由是观之,相对其他中等收入国家,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换优势非常明显。我国经济仍有巨大增长潜力,中长期发展前景光明。首先,中国低技能劳动力人口红利已基本用完,但在未来20年,将陆续增加1.5亿大学生劳动力,中国人口质量红利刚刚开始。我国将崛起形成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群体,市场规模大、多元化需求旺盛,发展机会仍然较多。在最新发布的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在“市场规模”指标排名第一。这样大的市场规模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同时,迅速壮大的大学生劳动力群体使得中国劳动力总体素质迅速提高,人口素质提升已经开始在经济中发挥威力。中国研发投入快速增长,当前研发投入规模仅次于美国,新一轮技术变革正在兴起,经济增长将向着创新驱动加快转变。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方兴未艾,高科技制造业规模已经先后超越日本和欧盟,现代经济产业体系有望形成。中国未来将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高等教育劳动力,这必将为经济社会向效率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提供重要动能。

不仅如此,中国最重要的发展潜力在于政治因素。中国的改革不会停摆,更多的改革措施将加速出台。中国资本、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仍存在一定程度错配,伴随着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要素配置效率有望得到改善,这部分改革红利也将加速释放,成为经济转型和增长的持续驱动力。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过去40年里,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未来5年,只要真正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经济未来大有可为。当然,对于一些悲观和怀疑的论调,其重要谬误在于缺乏全局观。我们期待年底前推出更多深化改革开放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这不仅会进一步提升市场信心,也将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不久前,中央多部门对中国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做出了积极表态,陆续出台措施提振信心、支持经济与金融稳定发展发声。包括承诺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措施丰富具体、可操作性高,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计划、支持民营企业股权融资、鼓励设立民营企业发展的私募支持基金、提高银行对民营企业授信业务的考核权重等。当然,“发展是硬道理,改革是永动机”,只有在发展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以不断改革为发展注入持续活力,我们才能走出一条全面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道路,我国经济也必然能够克服暂时的波动和困难,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作者系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行动昭示

全球目光聚焦上海,全球目光聚焦中国。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亲自提议、亲自指导的2018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11月5日在中国上海隆重开幕。正值...[详细]
学习时报 2018-11-07

“青春正能量”需要富有时代感的鲜活表达

媒介传播环境的更迭带来受众接收习惯的改变。互联网的崛起,引领着年轻人对影像进行接触和审美的新偏向,借由一系列更为年轻态的内容与传播...[详细]
光明日报 2018-11-07

在强化组织观念中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

党员干部要自觉做到思想上认同组织、政治上依靠组织、工作上服从组织、感情上信赖组织[详细]
解放军报 2018-11-07

协同推进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壮阔历程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社会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40年来,伴随着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我...[详细]
人民日报  2018-11-06

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使命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6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成效。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出...[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11-06

人民日报评论员: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2

声音:唯有创新驱动 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开展科技创新[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2

思想纵横:从旗帜看特质

当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夺取中国革命胜利时,当时曾有人错误地认为是历史发展中的某些偶然因素帮助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当中国共产党...[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2

人民要论:中国共产党能够解决重大时代课题

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党之...[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2

望海楼:“半边天”精彩新时代

妇女的故事,也是中国的故事。妇女的精彩,更是新时代的精彩。[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8-11-01

人民观点:推动新变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唯有合作才能共赢,唯有变革才能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全球治理体系的有益完善[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11-01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习近平同志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指出,经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带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发展的阶段...[详细]
人民网 2018-10-31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