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杨小明 任春光

2018-09-13 16:04:09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精神是中华文化最醒目的标识之一。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精神养分,使之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更好实现以文化人。

尊重人格。中华文化从西周以来就确立了人本理念。《论语》记载,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首先问:伤着人了吗?对人的重视可见一斑。正是基于对人的尊重,孔子赋予“仁”这个概念丰富的伦理涵义:“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的外在表现是礼,礼的精神内核是“敬”,《礼记》所谓“毋不敬”。孟子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敬”不仅是对他人、对施礼对象的尊敬,而且是自己人格尊严的体现。彬彬有礼是自尊自重,也是尊重他人。人都是社会关系中的人,自己有尊严,别人也有尊严;“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今天,形成和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倡导互相尊重人格仍然非常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这就需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养分,将礼仪之邦的精神气质与时代要求相结合,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

塑造人品。仁是儒家思想体系中的最高范畴和核心理念,包括对己和对人两方面内容,所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对己主要是克己,严格要求自己,加强道德修养,以求达到仁的境界;对人主要是爱人,泛爱众而亲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每个人无论出身如何,都应不断修身,以臻于至善之境。儒家经典《大学》中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亲民”包括“新民”,教人去恶从善、弃旧图新。由个人、家庭而国家与天下,由爱亲人、爱他人到爱国家与天下,将家庭、社会和国家融为一体,天下情怀与爱国主义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公宽信敏惠,对于其中体现的思想精华、优良品格,我们要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自觉用于提升人格境界和道德修养。特别是对党员、干部来说,“讲政治、有信念”“讲道德、有品行”是应立之“大德”。在明大德的前提下,还要注重守公德、严私德,把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修养作为做合格党员的必修课。

天人合一。中华人文精神的伟大,还在于它将人、社会与自然看作一个鲜活的生命整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将仁从亲人之爱推及人类之爱,由人类之爱旁通万物之爱。庄子认为,世间所有生命同源同种,不存在本质上的不同。这与西方主客观对立的自然观明显不同,被称为“有机自然观”或“有机宇宙观”。它尊重生命、敬畏自然,认为人与自然应当和谐相处,强调人应当效法天地、欣赏万物。中国传统的天地人三才之道,一方面认为人具有无与伦比的地位与作用,强调“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强调“人者,天地之心也”;另一方面又强调天地的伟大价值,所谓“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主张人道以天道为准则。即使是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荀子,也强调春生夏长之时“斧斤不入山林”“罔罟、毒药不入泽”,为的是“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就是可持续发展。这启示党员、干部,要将积极有为的人生观与生态环保的可持续自然观统一起来,一方面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勇担千秋生态大业,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4

“文化自信”的独特作用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文化自信”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9-14

坚持党的政治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

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首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详细]
学习时报 2018-09-14

办好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的新时代教育

全社会要担负起青少年成长成才的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明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唤起社会各界...[详细]
新华网 2018-09-14

改革开放40年科技体制改革发展历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科技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明...[详细]
经济日报 2018-09-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高度评价教育对于国家富强、民...[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3

自觉承担起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

一个政党的强大,根基在民心。一个民族的复兴,关键在精神。一个走向强起来的民族,要有强起来的民族精神。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3

新华社评论员:抓住历史机遇 推动合作共赢

九月的远东,风清气爽。6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代表汇聚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参加主题为“远东:更多机遇”的第四届东方经济论坛。习近平主...[详细]
新华网 2018-09-13

习近平重要讲话引领教育战线新作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详细]
新华网 2018-09-13

弘扬“红船精神” 当好新时代赶考路上的答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打铁必须自身硬,作为新时代赶考路上...[详细]
光明日报 2018-09-12

在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下更大功夫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纪检监察机关一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详细]
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8-09-12

从强国兴衰规律看我国面临的外部挑战

当前,中美经贸摩擦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内出现了一些疑虑、慌张,甚至有人惊呼“狼来了”。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我们放宽历史视野,在...[详细]
人民日报 2018-09-12

新华时评:担当作为要从振奋精神开始

近日,江西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实施意见》,并研究出台《关于建立省管干部常态化谈心调研制度的通知》,将担...[详细]
新华网 2018-09-12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