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以高度的政治觉悟处理“五对矛盾”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作者:

2017-04-20 10:28: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指出:“面对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矛盾,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靠的就是觉悟,最终检验的是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党的领导干部必须讲觉悟、有觉悟。觉悟了,觉悟高了,就能找到自己行为的准星。”共产党人的觉悟源自党性,贵在坚守,重在锤炼,是一个自我革命、自我净化、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正确处理公和私的矛盾。就是要做到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立党为公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入党誓词明确规定,共产党员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这就指出了,共产党人作为先进分子必须有大公无私的境界。作为历史唯物主义者,我们党历来主张公与私的统一性,反对在公私问题上片面地推向以公灭私或自私自利两个极端。所谓大公无私是立场问题,就是在涉及根本利益问题上,必须放弃一己私利,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所谓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就是在具体利益问题上,应当把公置于私之上,体现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其中,公私分明是底线问题,就是不以权谋私、假公济私;先公后私是原则问题,就是想问题、办事情时刻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不能首先考虑个人得失,更不能因私废公;公而忘私是境界问题,就是始终把党和人民装在心里,不为私欲私利私情所困,心甘情愿地为党和人民去奋斗、去奉献。

正确处理义和利的矛盾。就是要做到见利思义、以义取利、先义后利、舍利取义。中国自古以来就倡导正确义利观,把义置于利之上和之先。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无论在治国理政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主张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讲,大义与大利都是国家、民族、人民的整体利益,而丝毫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在这个问题上,义利一体,义利统一。党章规定:“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面对大义大利,所有个人利益或部分利益都必须服从整体利益,丝毫不能考虑小义小利。此外,党章还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在个人利益面前,必须见利思义,首先看利益本身是否是正当合法的。再者,就要做到以义取利、先义后利、舍利取义。以义取利,就是所取的利益应当是正当合法的;先义后利、舍利取义,就是在义与利出现矛盾的时候,要把义看得高于一切,甚至为了义而舍弃掉利。

正确处理是和非的矛盾。就是要做到明辨是非、是非分明、立场坚定、敢于亮剑。是非观不仅是事实判断问题,更是价值判断问题。对党员干部来讲,是非观深层反映了其认知取向、道德取向和政治取向。共产党人倡导的是非观,首先源于真理,讲究的是实事求是。我们党历来要求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符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讲,所谓“大是”,主要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就是要牢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做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在这些根本原则问题上,所有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站稳政治立场、分清是非界限。当人民利益受到损害、党和国家形象受到破坏、党的执政地位受到威胁时,必须挺身而出、亮明态度,主动坚决开展斗争,绝不能态度暧昧、明哲保身。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时刻坚持真理、纠正错误,绝不文过饰非、颠倒是非、口是心非。

正确处理正和邪的矛盾。就是要做到坚守正道、立正弃邪、扶正祛邪、以正压邪。凛然正气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也是共产党应有的党风。刘少奇同志曾经说过:“共产党就是代表人类正气的。我们要发扬和提高这种无产阶级的正气,克服一切的邪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信念、人格、实干立身。”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讲,正确处理正和邪的矛盾,应当是一个“内圣外王、修己安人”的过程。对内,就是要坚守正道,从良好作风和家风做起,坚持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始终做到为人正派、清正廉洁;就是要立正弃邪,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保持思想纯洁、作风纯洁、道德纯洁。对外,就是要扶正祛邪,弘扬正气,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向善向上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反对一切搞歪门邪道的不正之风;就是要以正压邪,对歪风邪气嫉恶如仇、势不两立,敢于与之进行不妥协的斗争。

正确处理苦和乐的矛盾。就是要做到甘于吃苦、同甘共苦、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中国士大夫的优良传统和高尚情怀。在党的历史上,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心里始终装着人民,为了人民的幸福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甚至牺牲自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以人民忧乐为忧乐、以人民甘苦为甘苦。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是党章规定党员的义务,也是党员廉洁自律的规范。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关键是要培养奉献精神。作为共产党人一定要甘于吃苦,自觉自愿在苦中历练自己;一定要同甘共苦,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带领人民一起在奋斗中创造美好未来;一定要以苦为荣,将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无上光荣的大事,把“苦”揽过来、把“甜”给群众,用自己的辛劳换取人民群众的幸福;一定要以苦为乐,保持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不怕苦、会吃苦、耐大苦,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到累并快乐着。

(作者:吴桂韩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依法治权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从严治党,对加强党内监督特别是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和科学的...[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4-24

与文化自信相关的三对重大关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曾多次提及并论述文化自信,特别是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文化自信”以...[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4-24

辛识平:读书,习近平倡导的生活方式

近日发布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详细]
新华社 2017-04-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一轮改革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勾画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宏...[详细]
光明日报 2017-04-21

中国现代化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引导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但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愿望。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中国人民在抗争过...[详细]
人民网-人民论坛 2017-04-2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建设,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20

全面从严治党是“三个解放”的有力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着力强调的一点,也是当前...[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20

中国道路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道路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和跟踪研究,彰显出自身的世界意义,是因为它包含了许多创新性内容。中国道路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贡献了...[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9

文化自信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

文化是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深刻影响和作用于政治和经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都同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统一于推进中国特色社...[详细]
求是 2017-04-19

中国巩固“世界经济稳定器”地位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9%。从世界经济格局审视这份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成绩单,...[详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7-04-19

加快实现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去年4月19日,习...[详细]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7-04-18

“抓经济实在、讲政治缥缈”是错误认识

讲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一以贯之的实践逻辑。但一段时间以来,党内不讲政治的现象却在潜滋暗长。有些同志认为,讲政治虚...[详细]
人民日报 2017-04-18

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中华文脉

中华民族能够在顺境中从容淡定、在逆境中奋进崛起,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涵养。特别是贯穿其中的思想理念、传统美...[详细]
求是 2017-04-17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