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滨州:于渤海之滨、黄河之洲,遇见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

来源:中国艺术头条

作者:

2020-11-10 14:46:11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他强调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黄河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受到“母亲河”滋养,形成了一脉多枝的艺术风格,今天小编就带你开启黄河艺术之旅,感受中华文脉孕育下的艺城。

渤海之滨,黄河之洲,有一个美丽的山东城市——滨州。这里是“九朝齐鲁重镇”“千年文化古城”,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古代著名军事思想家孙武、汉孝子董永、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等历史文化名人出生或成长的地方。滨州境域横跨黄河两岸,北观沧海,南揽群岳,为民间文化与艺术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黄河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而民间艺术正是黄河文化的具体显现。滨州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年画、鼓子秧歌以及滨州吕剧、剪纸、布老虎等都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

河南张泥娃娃

“河南张,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说的就是山东惠民县河南张村家家户户制作泥人的场景。农历二月二赶庙会,刚刚成婚的新媳妇买泥娃娃带回家,这在当地叫“拴娃娃”,有祈福、纳祥、求子的美好寓意。新媳妇拴娃娃,期盼来年早生贵子,添丁添口,家庭兴旺。“拴娃娃”是当地农村流传了几百年的风俗。

河南张泥塑相传源于清代初期,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河南张村素来以制作泥塑闻名,最兴盛的时期,全村男女老少几乎都会做泥塑,商河、临邑、阳信等附近十余县的客商也争相贩卖,远销沧州、天津、济南等地。

做泥娃娃要用深埋于黄河附近地下的大块淤泥,淤泥运到家后先风化,再掺入棉絮和面浆。河南张泥塑有两大类:泥塑类、扳不倒类,各类品种繁多,造型古朴,有戏剧故事、各种娃娃、动植物等。彩绘方面,河南张泥塑富有装饰性,用笔流畅,线条简练,强调热烈、火爆,营造五彩缤纷、协调绚丽的视觉效果。造型方面,运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突出传神,强调刻画最有代表性的特征。

在岁月的雕琢下,制作泥塑逐渐成为河南张村的祖传手艺,出现了张丙鳌、张丙增、张丙信、张丙礼、张全福、张伦五、张建才、张建义、路占印、洪海祥等技艺精湛的手艺人,尤以张丙鳌最具代表性。2005年,张丙鳌去世后,其子张凯继承了他的手艺。

张凯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把泥塑融入现代气息。三面娃娃,双头娃娃……他每年都会推出几个新品种。河南张泥塑新形象、新立意、新品种与日俱增,有《牛郎织女》《白蛇传》、《梁祝》《武松打虎》《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戏剧故事;也有坐在莲花上的抱鱼、桃、杏的“坐孩”;有安上哨子或肚子里装个弹子、安个小棒发出各种声音的“响孩”;亦有狮、猴、鱼、鸡、桃、杏、葡萄等动植物。其造型夸张,色彩艳丽,内容喜庆吉利,为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2006年,惠民泥塑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首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黄河号子的“滨州味”

说到黄河号子,眼前会浮现一群肌肉结实、青筋暴凸的纤夫喊着号子,以粗绳拖着沉重的船身,使尽力气让船前进的画面。为了动作整齐,鼓舞精神,船员们在双脚撑地、弓背拖船时都会大声唱出无词或有词的曲调。此起彼伏的号子声,响彻云霄,传遍四方,成为黄河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清朝末年,黄河自河南兰考县铜瓦厢决口改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在这百余年里,沿黄人民为治理洪水泛滥成灾、确保农业丰收,修筑了牢不可破的千里大坝,同时也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劳动号子。

据一位老人介绍,黄河号子有夯号子、打板号子、捆柳号子、下桩号子、收网号子等类别。“现在,滨州段黄河边拉纤号子已几乎绝迹,剩下的多数是夯号子和下桩号子。”说完,他还现场喊了几嗓子,“哎嗨吆,嗨!嗨……”声音中饱含岁月的沧桑与深情。

黄河号子无乐器伴奏,声音淳朴嘹亮,民间风味浓厚,地域性强。唱词多是“哎、嗨、呀、吆”之类的词,涉及事物的词很少。夯号子有的带有唱词,且内容涉及民间风俗的多;有的是即性填词,幽默诙谐,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多年来,黄河号子以其粗犷豪放与波涛相伴,以其纯朴厚重与两岸人民共存。它的诞生曾给滨州人民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幸福,给滨州民间音乐填补了一项空白,也为古老的黄河文化留下了一个闪光的身影。目前,黄河号子的传承人已年逾古稀,爱好者更是屈指可数。因此,发掘、整理、传承黄河号子迫在眉头。

黄河文化源远流长,传承有序。滨州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带有浓郁的黄河“烙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厚的历史价值,成为镶嵌在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

九曲黄河从山东入海,滔滔黄河,哺育了齐鲁儿女,润泽了山东大地。齐鲁儿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以强烈的感恩之心,传承黄河精神,讲好 “黄河故事”,在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中展现齐鲁担当。

[责任编辑:杨凡、卜新]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1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70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18567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